大成桥镇:移风易俗破陋习 文明新风沁人心
陈规陋习逐渐破除、群众文化丰富多彩、村容村貌整洁有序、崇德向善蔚然成风……9月13日一早,走进大成桥镇,扑面而来的是清新舒畅的文明之风,感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真诚和谐的温馨氛围,满目宜居、宜业、宜乐、宜养、宜游的场景。
大成桥镇位于宁乡中部,镇域面积58平方公里,辖8个村(社区),人口3.5万。这个曾经凭借煤炭资源富甲一方的小镇,自煤矿关闭退出后,遗留问题众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社会风气差、乡村治理难度大等问题此起彼伏。而令人想象不到的是,这样一个“问题乡镇”,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成了标杆,获得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湖南省文明乡镇”等荣誉。
近年来,大成桥镇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创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为依托,以社团志愿者服务为引领,通过“三树三破”,坚持推进“自治、法治、德治”协同发力,全面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余事不办”,群众酒席开支和人情负担不断减轻,移风易俗工作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全镇上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推进移风易俗,擦亮文明底色
“我以前很爱打牌,也输了不少的钱。后来响应镇政府的号召,改掉了这个坏习惯,专门去学着跳广场舞,既锻炼了身体,也结交了不少的朋友。”大成桥镇玉新村石坪组村民刘尚辉告诉记者,广场舞是一项门槛低、入门快的体育活动,颇受村民们的喜爱,丰富了村民的生活,帮助更多人拥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刘尚辉的带动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广场舞队伍。她高兴地说:“乡村有了新气象,村民精气神更足了,日子更和美了。”
近年来,大成桥镇通过“软硬兼施”破除乡村陋习,出台移风易俗政策文件执行“硬措施”,号召全镇92家经营性棋牌室业主全部签订了自愿退出承诺书,自愿上缴麻将机343台,群众弃“馆”从“舞”蔚然成风。目前,经营性麻将馆连续四年保持动态清零。
除此之外,刘尚辉还是一名居民代表,空闲的时候,她就带领着村里的一群“姐妹们”开展卫生清扫、文明劝导等公益活动。大成桥镇通过做实屋场召集人和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持续提升“外在服务”。在乡村建设和移风易俗中,充分发挥贤达代表的示范引领作用,召开屋场户主会,民主推选屋场召集人和村(居)民代表,扎实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群众服务,动员召集人和代表当好文明劝导员、纠纷调解员、政策法律宣传员等“六员”,今年以来收集和解决群众问题300多个,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乡村陋习虽不合理,但由来已久,改变起来很不容易。大成桥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成立8个社团专班,吸引村组干部、支部党员、社会贤达、群众代表等志愿者协会会员3200多人,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和文明劝导“软手段”,破除乡村婚丧大操大办、打牌赌博等8类陋习,每年实现婚丧简办、余事不办1千余起,为全镇8900个家庭缩减人情开支1.2亿元。
2020年3月18日,大成桥镇党委决定在辖区8个村(社区)设立推广“功德银行”,对好人善事实行积分管理,崇德向善好乡风让村民群众生活更美好。2023年以来,大成桥镇以户为单位发放“功德银行”存折8850本,累计积分逾4万分。
这些创新德治手段的推行,强化了村民们“内在修为”。大成桥镇通过“内外兼修”破解治理瓶颈,推出新时代文明实践“善行大成”系列行动,成立“爱心商超”为志愿者和残疾困难对象提供优惠和免单服务;做大爱心基金,2022年筹集爱心款18万余元用于慰问困难对象和乡村建设。
“得知新建的环村线会经过我屋门口,而路面比较窄,拓宽路面需要我让出宅基地,我就主动配合,亲自拆了一间屋,让出宅基地、地坪等地共有120米。”成功塘村檀树组村民介绍,环村线自修建以来,村民门筹资筹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大家齐心协力,俨然都把“村家”当成“家事”对待。他动情地说:“我们大成桥镇是湖南省文明镇,我作为一个村民,我愿意为大成桥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没想到这事情会发生在我们村,都是农村人,哪有不想自家面积要多些,这样大功无私,让人佩服……”村民激动地告诉记者,邓继承的这一举动引来周围村民的拍手称赞,大家都感谢他为村里做了一件好事。
而这件事在大成桥来说,绝不是个例,一直以来,大成桥镇致力于“同舟共济”破清责任边界,在移风易俗和乡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大成公约”的作用,明确镇村组三级责任。建立组内“四精三筹两拆两让不眼红”制度,做到精诚团结建班子、精心谋划做规划、精雕细琢搞建设、精打细算用资金,群众主动筹资筹劳筹智,做到无偿拆实心围墙、拆空心房,主动让土、让地,房前屋后合理铺排,没有建设项目的不眼红。积极动员群众按照以奖代投,三个三分之一模式。三年来,群众自发筹措资金1200多万元、义务工4万多个,建成长沙市级美丽屋场45座,永盛标杆屋场更是打造了全市建设样板,实现了乡村建设与乡风文明双向促进的良好局面。
浓厚德善氛围,建设和美乡村
“我们非常重视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相关工作,实现了在人居环境、乡风文明、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阶段性转变。”大成桥镇党委书记贺伟介绍,大成桥镇坚持“支部扎桩、社团织网、三员共治”工作机制,培育发展8个社团组织,发展志愿者和协会会员3200多人。推动支部党员、社团会员、家庭成员“三位一体”参与乡村治理。基本构建“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乡村治理机制。
一直以来,大成桥镇通过树新风正气、树身边典型、树整体形象“三树”工作,强化德善意识和文明意识,注重道德引领。对不遵守移风易俗制度、不赡养父母、闹访闹纠纷等陋习现象进行合理规劝和约束,对情况严重者在村内进行负面曝光;设立功德榜,每月定期根据村民功德银行账户积分情况,通过广播、微信群、电子显示屏、重要会议等进行公示公布。营造“好人好事人人做、典型事迹人人评”的良好人文环境,树立“有功者有位,有德者有得”的崇德向善乡风。截至目前,全镇积分兑换达到了3.5万分,并以此作为重要依据评选表彰“优秀共产党员”“大成清风之星”等荣誉300余名。
文明新风起,美德润民心。大成桥镇通过持续开展“大成清风之星”评选表彰活动,广泛发动,深入发掘,每年在普通群众中评选50名左右的清风正气典型,近4年来,累计评选表彰达到了200余人。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身边事感染身边人,形成全镇人民群众纠陋习、树新风、扬正气的良好氛围。
涌现出一批批遵守移风易俗典型事迹,如永盛村村民陈杰为父亲送了一份特殊的“寿礼”,为父亲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最高档,代替操办寿宴,拒绝铺张浪费,让父母老有所依。如鹊山村村民张良科,70岁的他不仅不办寿宴,而且还捐款,在生日当天捐款4000元给鹊山村关心下一代协会。
同时,大成桥镇借助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区平台,完善推广土地合作经营“鹊山模式”和产业发展“湘都模式”。通过持续深入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不断推出全镇各条战线和各个行业代表的典型经验、先进事迹,树立起国家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全省乡村振兴领跑者的旗帜,在探索实践中不断推出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的“大成经验”,全面营造了镇域范围无经营性麻将馆、婚丧嫁娶以外无酒席、邻里之间无礼金往来、功德银行积分无空白的“四无”文明实践新风尚。
“接下来,我们将会继续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与乡村治理、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把它做实做深。通过发展一批乡村志愿者等相关工作,推动‘善行大成’进一步在大成桥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贺伟满怀信心地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