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县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 - 规划计划 - 宁乡市政府门户网站
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政府工作部门 > 宁乡市教育局 > 规划计划

宁乡县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

发布时间 : 2016-05-27 来源:宁乡县教育局 所属单位:宁乡市教育局 字体大小:

宁乡县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宁乡建成全面小康、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的关键时期,也是宁乡教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湖南省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6-2020)》精神,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强县的开局之年。结合我县具体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现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宁乡教育圆满完成规划的各项工作任务。一是教育强县创建成果丰硕。2012年省“三检合一”三项全优;2013年一举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督导评估;2014年以五项全优荣膺湖南第一个教育强县;共有20个乡镇成功创建教育强乡镇。二是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全县投入学校建设资金近10亿元,C级以上危房清零,共创建省市县合格学校198所,易地新建12所规模学校,提质改造104所薄弱学校,整体新建县职业中专、虎山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公办幼儿园73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52所。投入1亿多元完善学校内部装备,完成教育信息化建设“三通”工程。三是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学考、中考各类指标稳居省市前列,科技创新夺得全国“八连冠”,艺体竞赛夺得国家级以上金、银牌(奖)1100多个,中职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得国家级奖励100多个。四是队伍素质不断优化。五年引进1700名中小学教师;多途径推动校长、教师交流,年度交流比例达到8%以上;推出美德教育,完成五年360学时继续教育工作;推行幸福工程,铺排建设1000多套教师周转房,推出“岩竹”、“蒲公英”园丁奖等奖励项目20多个。五是平安校园建设推进有力。创建省、市、县安全文明校园217所,学校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群体上访事件实现“零”目标,成为全省排名第一的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县,校车管理被誉为“全国中西部样板”。六是教育改革全面铺开。大力推进养成教育、阅读教育,全面铺开高效课堂建设。先后被认定为湖南省基础教育改革综合试点县、全国学前教育改革试点县,湖南省家长学校建设试点县,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建设试点县。

二、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是宁乡教育事业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争先进位、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教育事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

1.国家方针政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标新任务,特别是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并在立德树人、教育公平、教育治理等方面明确了新要求新举措,这些均为宁乡建设教育现代化强县提供了支撑和指导。对照国家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我县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思想理念、目标任务、工作举措等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明确,全面依法治教有待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推进,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任务还很繁重。

2.县域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十三五期间,宁乡已进入转型创新、民生优先、质量为重的科学发展期,县人民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宁乡教育将随着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同步发展。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城区学校扩容问题尤为迫切,特别是玉潭街道、沩东新城的学校布局和建设任重道远。随着农村集镇建设的加速,农村基地小学、初中学位不足和村小学位富余等矛盾越来越突出。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放开,新一轮生源高峰与原有布局调整的冲突也将越来越明显。

3.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湖南省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6-2020》指出:到2020年,教育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系统完备、开放有序、高效公平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公平有效保障,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教育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面对这一目标,宁乡教育如何全面进入依法治校规范期、标准化学校建设期、现代化教育普及期、自主发展探索期、特色教育创新期,以内涵发展为基础的综合改革期,需要我们积极进取,努力奋斗。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丰富教育供给结构,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着力促进教育公平、着力调整教育布局、着力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打造县域教育特色,创建教育现代化强县,服务宁乡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基本原则。打造现代化教育强县,宁乡教育必须坚持如下七项发展原则。一是坚持高位发展,增强教育的预见性、科学性、前瞻性,用后看二十年的观点来经营教育。二是坚持均衡发展,保证家门口有好学校、好教师,公平享受到教育普惠政策。三是坚持特色发展。立足宁乡县域实情,全力打造“宁乡人会读书”的质量品牌,做强德育、体育、艺术、创新四大特色品牌。四是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建立健全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创新型学校建设,进一步提高学校自主创新能力。五是坚持协同发展。统筹各类教育,全面构建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六是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立德树人,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有用之才。七是坚持绿色发展,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让每一位学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发展定位和主要目标

1、发展定位。建立与县域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的教育保障机制,构建高位均衡发展的公平教育体系,探索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管办评分离,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高位均衡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功创建湖南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县、全国学前教育改革先进县,湖南省家长学校建设示范县,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建设先进县。2020年迈入湖南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县行列。

2、主要目标。

全面提高教育发展水平。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一年入园率达100%,三年入园率达90%。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小学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巩固率达98%,初中毕业会考一次性合格率达90%以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普通高中一次性合格率达85%以上,示范性高中95%以上。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保证三残儿童入学率达100%

全面实现高位均衡发展。2019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100%合格,50%创先进;到2013年,全县幼儿园所素质教育督导评估,100%合格,40%创先进。

全面实现特色发展。在养成教育、阅读教育、高效课堂、体育、艺术、创新教育等方面形成县域特色。2018年,全县100%的学校有特色项目,60%的学校有学校特色,30%的学校创建成为特色学校;职业教育利用宁乡成为全国农产品特色县契机打造特色专业。

全面实现多层次发展。加大扶持力度,解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中的“短板”,如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地方高校,以及家庭教育、特殊教育等。至2020年,全县每个乡镇都有社区教育学校、农民文化技术培训学校,100%学校都创办家长学校,切实满足全民学习,终身教育的需求。

  全面建设教育现代化强县

(一)优化教育布局,硬件推动教育现代化

优化教育布局,加大教育投入,加快学校建设,构建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到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的大教育体系。

1.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按照“扩大总量、优化结构”的思路,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新建乡村幼儿园80所、小区配套幼儿园25所。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总数80%以上,县城区全面建成“15分钟学前教育入学圈,每个乡镇有1所以上公办中心幼儿园,每个行政村(社区)有1所以上的公民办幼儿园。

2.推动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全面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实现办学条件和教育信息的标准化。新建城区初中3所、新建城区小学8所、农村小学3所、提质改造226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改善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寄宿条件,基本满足需要。

3.全力支持特殊教育。积极构建“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完善虎山特殊教育康复治疗设备设施。

4.提质减负高中教育。采取“剥离债务、财政贴息、银校合作”等方式全面化解高中债务,提质改造6所高中。

5.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扩大县职业中专办学规模(或者县公办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加快香山大学城建设,引进和培育20所以上职业院校,推进职业教育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统筹规划职业院校的规模、布局和专业设置,构建从初级到高端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完整链条。

6.推进社区、农民文化技术教育。以宁乡县教师进修学校为依托,成立宁乡县社区学院;继续推进社区学校和农校建设,确保每乡镇(街道)有一所社区学校、一所农校。

(二)加强队伍建设,人才推动教育现代化

1、加大人才引进。建立“退多少补多少”的教师补充机制,解决退休高峰人员紧缺问题;尝试编外合同制教师招聘机制,解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问题;继续实施优秀初、高中毕业定向委培计划;解决均衡配置师资问题。

2、实施宁乡县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2017力争使乡村学校优质教师来源得到多渠道扩充乡村教师资源配置得到改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稳步提升各方面合理待遇依法得到保障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到 2020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实现现代化教育强县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3、实施师德领航工程。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完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考核、监督、奖惩机制,落实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惩处规定,将师德教育列为师训工作的必修内容,将师德表现作为考核、聘任(聘用)、评价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的首要内容。继续开展“忘不了师德标兵”等评选活动,表彰树立一批道德高尚、行为示范的教师典型。

4、实施继续教育工程。继续实行5360学分管理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各级业务培训、网络研修,开展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和课堂教学比武赛,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全面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5、实施名师培育工程。全力实施春雨计划,培养一大批优秀班主任;实施领雁计划,培养500名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实施雏鹰计划,培养一批教坛新秀;实施卓越计划,培养一批省市名师。

6、实施名校长培育工程。以建设好一个名校长工作室,健全校长选拔任用、校长任期交流、校长职级制、校长考核评价四大制度,构建高端研修、出国培训、影子培训、自我研修四大培训体系,夯实专家群体会诊、导师带教、校长论坛、教育思想研讨会、实地指导五大活动为实施方略,着力培养一批理念先进、视野开阔、业务精通、管理规范、能力高超、实绩突出,在县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名校长。

(三)加快内涵发展,优质推动教育现代化

1.加强基层党建。以课程开发为中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三七一工程”(三年内投入1000万开展七大教育工程。即:加强制度建设,打造“规范”工程;加强组织建设,打造“堡垒工程”;加强思想建设,打造“修养工程”;彰显党员示范作用,打造“先锋工程”;加强作风建设,打造“形象工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打造“阳光工程”;发挥职业优势,打造“惠民工程”)为核心全面加强党组织建设。以“教育阳光服务站建设”为平台巩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以“一岗双责、一案双查”落实为重点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五查五比”(查教学常规,比工作责任心、敬业精神;查文明素养,比规矩意识、言行示范;查学习培训,比专业水准、工作业绩;查志愿辅导,比廉洁自律、奉献精神;查立德树人,比家校联系、因材施教)教育活动为载体全面加强政风行风学风建设。以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为突破口推动美丽校园建设。

2. 提高依法治校能力。加强教育法治建设,制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文件,全面推进教育法治化进程。成立宁乡教育系统执法大队,切实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依法治理能力。加强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开发法治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好少奇故居、红色沙田、宁乡二里坡等青少年法治教育校外实践基地,开展青少年法律知识大赛等活动。依法健全教育督导体系,加快形成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健全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开展中小学(幼儿)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依法保障校园和谐稳定,创新校园安全管理,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加强学生安全法治教育,建立完善校园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开通,宁乡校园安全公共微信号,实现校园视频信息、校车定位信息、110联网报警信息的整合。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行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建立完善教育舆情处置和通报工作制度。

3.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加强和改进德育,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面推进中华经典诵读、中华传统美德之墨香书法展示等活动。实施明星学子培育工程,在全县培养一大批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有卓越表现的明星学子。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改进美育教学,大力推进体艺2+1活动,不断创新校园六节活动。加强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加强劳动教育,创建一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生活本领。加强学生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养成教育、阅读教育,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致力高效课堂改革,建立绿色评价体系,全面开展质量监测工作。推进绿色教育,把学习的自主权、发展权还给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创造。推动学校特色创建工作和学校品牌建设,不断提升学校品质。推动普通高中内涵发展,以规范、高效、优质、特色为主题全面推动高中教育综合改革,积极探索新高考新课程新教学新评价,形成多样化发展的办学格局。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按照2+11.5+1.52.5+0.5的方式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强化职业教育技能培养和终身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能力。

4. 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具有宁乡特色的互联网+教育模式,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整体推进中小学信息化基础建设,全面实现校园宽带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采用政府推动、示范引领、重点支持、分步实施的方式,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数字校园中的创新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开展“云课堂”、“电子书包”、移动学习、在线学习等创新教学模式,推进学生学习评价反馈数字化和网络化。大力开展网络教研,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学质量。鼓励学生使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自主学习,促进教与学的方式变革。推进家校互动信息化、智能化,利用网络技术为教师、家长和学生的互动提供支撑,形成便捷通畅的家校互动机制。

5.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依法治教,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现一校一章程。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共享教育,实施名校拓展壮大工程,以县域范围内的优质学校教育资源为依托,以“学区联合型”“跨区托管型”和“名校合作型”三种运行模式,探索集团化办学。到2018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集团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幼儿园集团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开放教育,大力引进国际教育资源,加强高端学术活动交流,全面推动改革经验、科研课题、艺体竞赛、科技创新等走向国内国际舞台。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政策文件,研究制订民办学校分类管理配套政策。

(四)创新机制,改革推动教育现代化

1.建立综合评价机制。探索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具有宁乡特色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情况作全面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优势和特长作评价。注重发展性和过程性评价,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加强初中综合素质教育评价在高中招生中的应用。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完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标准和工具,建立健全县、学校两级教育质量监控网络,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

2.完善教育公平机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启动新一轮三年薄弱学校改造行动;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加大并落实边远薄弱地区教师津补贴政策;以“优质、共享、均衡、共进”为主题,建立结对帮扶长效机制,实现抱团发展。实施精准扶贫,让全体社会成员“一个也不能少”地享受优质均衡的教育成果。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规范招生秩序,义务教育严格落实“分片招生就近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妥善安置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迁就读,严格执行按标准班额编班政策,逐步实现省示范性高中择优生100%指标下放。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等国家助学政策,建立和完善“贷、补、免、奖”多位一体资助体系,壮大宁乡教育基金会。

3.建立管办评分离运行机制。厘清政府、学校、社会的权责边界,推进管、办、评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支持。推进政府宏观管理,转变职能、简政放权;落实学校办学主体地位,倡导学校自主发展,依法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责,激发各级各类学校活力。扩大社会参与度,加快培育第三方专业教育评价机构,建立健全客观、专业的评价及反馈机制,推动教育质量接受社会评价、教育成果接受社会检验、教育决策接受社会监督,最大限度吸引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领域。推行中小学挂牌督导和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实施各级教育督导年度报告发布制度,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建立健全教育督导评估监测的公示、公告、约谈、奖惩、限期整改和复查制度,推行教育督导问责机制,明确督导评估监测结果作为教育资源配置、干部任免和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

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及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求。落实政府部门教育工作职责,按照政府部门分工,重点明确财政、人事、编制、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支持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年度任务。

2、落实经费投入建立健全教育经费投入长效机制,进一步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作用,落实教育投入法定政策要求,制定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均经费拨款标准。围绕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不断加大各级各类教育经费保障力度,健全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中小学生(幼儿)的补助力度,实施高中阶段教育免费入学制度,逐步降低高等职业教育学费,加大对优秀学生的奖励力度。完善以绩效为导向的教育经费分配机制,建立以强化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的教育经费绩效评价体系。完善教育经费监管体系,严格执行国家财政管理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管理规章制度,健全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管理,推进预算公开。

3、改善发展环境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和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加强全县学校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和安全制度建设,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强化校车安全管理,完善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推进多部门联合整治机制,确保全县教育大局安全稳定。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严格责任追究;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发挥查办案件的警示效果,积极构建符合教育系统特点和规律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舆论引导和媒体宣传,提高教育主动宣传意识,传播教育正能量,形成教育系统与社会、群众的良性互动,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加强工会团队建设,提高妇工委、老干关协、信访接待工作的服务质量,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完善工作机制。加强规划的组织与落实。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实施机制,按照《教育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的要求,明确责任要求和工作进度。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教育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的组织协调与实施,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完善配套政策,扎实做好责任范围内工作,切实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把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适时组织开展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评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