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高新区“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发展规划 - 区域规划 - 宁乡市政府门户网站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区域规划

宁乡高新区“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 2021-10-06 来源:宁乡市发展和改革局 所属单位:宁乡市发展和改革局 字体大小:

宁乡高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1-2025)

宁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年十月

目录

一、“十三五”时期主要成就 1

(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1

(二)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1

(三)创新驱动卓有成效 2

(四)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3

(五)开放合作加速提升 4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面临的形势 4

(一)发展面临的机遇 4

(二)发展面临的挑战 5

三、“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6

(一)指导思想 6

(二)基本原则 6

(三)发展目标 7

四、发展任务 8

(一)优化总体空间布局,打造集约高效园区 8

(二)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 9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创新发展引领区 12

(四)完善园区功能配套,打造产城融合标杆区 14

(五)全力提升服务效能,打造发展环境最优区 15

(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打造深化改革试验区 16

(七)推动对外交流合作,打造开放创新新高地 17

  一、“十三五”时期主要成就

  (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十三五”期间,园区保持快速发展态势。2016-2020年,宁乡高新区累计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2577亿元;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581.9亿元;入规工业企业76家。规模工业总产值由2016年的359.3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567.3亿元,增长57.9%;规模工业增加值由2016年的80.1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30.8亿元,增长63.3%税收由8.78亿元增长到18.7亿元,增长113%2016年到2020年,共引进产业项目236个,合同引资约1200亿元,引进了比亚迪动力电池、三一中起、邦普五期等重大项目。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技改投资、工业税收等经济指标实现了稳定增长,园区综合排名在全省高新区中名列前茅。

  (二)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形成了以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以储能材料为特色产业的“一主一特”产业集群。其中,主导产业聚集了百余家规上企业,形成了以三一重起、星邦智能为龙头的工程机械板块,以万鑫精工、中谷科技为代表的精密装备制造板块,以长高为代表的电气装备板块2020年被省发改委确定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长沙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的承载园区之一,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装备制造)。三一重起是宁乡市首家产值过百亿元企业,入选全球起重机制造商前10强,星邦智能入选全球高空作业平台前10强。作为长沙市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链牵头园区,先后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电池材料)、全国电池产业集群示范区、湖南省储能材料特色产业园区,已形成“前驱体到锂电池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包装辅助材料,到电芯及pack,到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的完整产业链,集聚了比亚迪、邦普循环科技、巴斯夫杉杉、中科星城石墨、中材中锂等1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

  (三)创新驱动卓有成效

以创新平台为载体,以企业和高校为创新主体,以知识产权服务为纽带,构建了科技成果创造、保护、转化、产业化的创新链。依托全省面积最大的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湖南省大学科技产业园和国家级企业研发平台,吸引了柴立元院士、邱冠周院士、桂卫华院士等高校院士专家到园区创新创业,实现20多项高科技成果在园区落地产业化。创建湖南省知识产权(宁乡)综合服务中心,促成30多家企业与中科院、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20余所高校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达成23起专利转让和产学研合作,实现技术合同交易过10亿元。五年来,园区财政安排科技资金投入超过4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由2015年的2.1% 提升到2020年的4.7%,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6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7家,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6家,新增智能工厂(车间)72家,获得国家、省级科学奖励22项,当年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授权达到18.1件,主导、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地方标准100余项。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获得湖南省高新区创新发展绩效评价省级高新区第一,作为唯一园区代表在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四)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2019年,园区在长沙市省级园区年度绩效考核中营商环境专项考核位居长沙省级园区第一。积极承接省、市赋权事项,实现科技创新、产业促进、人才引进、市场准入、项目审批、财政金融等42项授权事项一站式服务。充分利用“智慧园区”系统,实现“最多跑一次”,实现所有企业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出台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二十条等产业发展政策,以产业扶持资金、产业引导基金、创投基金、风补基金和融资租赁担保等形式,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平台公司取得私募基金管理牌照,成立规模5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累计投放1.08亿元,成立担保公司,累计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放贷5.9亿元,引进长沙银行、中国银行设立科技支行,为创新主体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投入20亿余元建设人才公寓楼,引进时代·奥特莱斯商场、碧桂园外国语学校、湖南第一师范附小,为企业提供一流的办公、商业、教育配套服务。

  (五)开放合作加速提升

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形成省内-国内-国际圈层式开放格局。成功举办中国(长沙·宁乡)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固态电池论坛等国内外高水平展会、行业交流会,推动园区企业参与国际技术交流合作,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三一重起、星邦智能、巴斯夫杉杉等龙头企业与欧洲、北美、日韩等地区展开科技交流与合作,与宝马、SONY、三星、LG等公司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区。三一重起、邦普循环、星邦智能、万鑫精工等龙头企业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在海外布局研发生产基地,积极构建“双循环”格局。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四五”时期,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呈现百年未有之变局,宁乡高新区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但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发展面临的机遇

国家层面。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湖南的指示精神为宁乡高新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省、市层面。湖南省坚持以创新为引领、以产业项目建设为重点,出台《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省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创建“五好”园区,推动新发展阶段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促进更多资源要素向产业园区集聚。长沙市出台《长沙市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三年行动计划》、《长沙市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创建“五好”园区,推动新发展阶段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不断加大对产业园区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园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主战场地位更加突出。园区层面。宁乡高新区有望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在发展空间拓展、创新资源集聚、承接产业转移和重大项目立项等方面得到国家更大支持。产业层面。当前,国家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沙正在打造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和国家级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集群,园区优势产业发展迎来重大战略机遇。

  (二)发展面临的挑战

园区竞争加剧。省、市范围内园区同质化现象加剧,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园区之间对重大项目、重大平台、专业人才等资源抢夺激烈,区域竞争压力凸显。创新资源较缺乏。园区创新人才队伍规模偏小,层次偏低,国家级创新平台偏少。企业研发经费占比偏低,管委会财政支出中对科技的投入额较小,财政资金对科技创新的引导力度不够。产业结构不优。目前主特产业企业占比不到50%,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培养阶段,企业创新能力,亩均效益待提升,主体园区和属地乡镇片区产业发展不平衡。装备制造产业缺少上游发动机、液压件、传动轴等核心配件企业,储能材料产业电芯环节和储能应用有待加强配套服务设施待完善。园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教育、医疗、商业服务和公共服务设施缺乏,城市功能不完善,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够。

  三、“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及对“十四五”规划的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按照强产业、抓项目、优环境、聚人才、促转型、推改革的思路,全面总结分析“十三五”经验,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统筹谋划“十四五”高质量发展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重大项目和保障措施。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总体设计,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产业创新、开放创新、制度创新等全面创新;加快升级传统产业,做强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全力提升效能、做大总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提高税收占比、提高效益。二是坚持制造业强园,推进倍增计划。制定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企业白名单,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要素保障整合各级政策和资源要素,支持倍增计划企业在3-5年内实现税收、产值倍增。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和问题,激发企业活力与发展动力。三是坚持产城融合,提升园区配套。按照生态、生活、生产“三生融合”的理念,完善产业配套,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产业新区;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园区集约化、专业化、绿色化发展。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加快扩大开放。坚持市场化、专业化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平台公司市场化改革;对标一流高科技园区,搭建对外开放合作新平台,加快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五是坚持系统观念,推进协同发展。牢固树立系统观念,进一步深度融入国家、省、市重大战略,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债务化解、环境保护、社会稳定、廉政建设五条底线。   

  (三)发展目标

以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体,创建全国党建示范区为引领、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园区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为两翼,到2025年底,将宁乡高新区建成产业实力雄厚、创新资源集聚、产城高度融合的一流创新型国家级高新区,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和开放创新高地,到2025年底,规模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税收突破40亿元,挺进国家高新区100强。

  四、发展任务

  围绕“十四五”发展目标按照创新发展、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聚焦优化总体空间布局、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善园区功能配套、全力提升服务效能、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对外交流合作七个方面,打造集约高效园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引领区、产城融合标杆区、发展环境最优区、深化改革试验区、开放创新新高地。

  1.   优化总体空间布局,打造集约高效园区


对照2025年产值目标,预测园区2025年总用地为29平方公里,其中,产业用地16平方公里,占比55%。在2020年现状用地的基础上,到2025年,计划新增9.57平方公里城镇建设用地,其中新增产业用地约7.12平方公里。新增产业用地主要位于石长铁路以北普瑞大道以南区域,以及金桥路以北金桂西路以南。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中,争取长沙市、宁乡市对园区建设用地指标的支持,拓展发展空间。   

  (二)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

1、打造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重要组团。打造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重要组团。加速推进工程机械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装备制造产业在长沙市的占比和影响力,打造产值过500亿元的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重要组团。一是做强龙头企业。全力推进三一塔机、三一中起、三一“两室”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促三一宁乡基地2025年销售收入提升至400亿元。重点推进星邦二期、星邦国际智造城等重大项目建设,助力星邦智能2025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挺进全球工程机械50强。加快推进万鑫精工年产50万台套减速机项目建设,2025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过30亿元。二是加快配套升级。加快推进星沙机床总部基地、孟德机械液压项目、瑞捷机械车架制造基地等重点配套项目,强化本地配套能力。加快建设湘江新区工程机械零部件配套产业园,引进和培育高端液压件、大型轴承、主泵、底盘等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到2025年本地产业配套率提升至50%以上。三是实施智能制造赋能行动。加快智能制造新模式、新标准、新装备在园区企业的推广应用,建设一批智能化、数字化车间,遴选一批具有较强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的企业进行培育,新增智能制造示范企业50家以上。

2、打造国家级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集群核心组团。抢抓国家、省、市支持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机遇,发挥全产业链优势,进一步做大涵盖电池材料、电芯电机电控、终端应用的产业集群,打造国家级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集群核心组团。一是做强龙头引擎。将比亚迪宁乡工厂打造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打造动力电池先进制造高地。抢抓国家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的机遇,依托邦普循环打造产值过150亿元的全球最大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处理及高端电池材料生产研发基地。全力推进邦盛2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建设,打造产值过100亿元的华中地区最大的磷酸铁锂研发生产基地。聚焦电芯、终端应用高价值环节,发力“三类”500强和行业头部项目引进。二是推进强链补链。围绕比亚迪动力电池的本地配套需求,全力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加快引进及培育一批上游电池材料、铜箔、铝塑膜、锂电设备等关键配套企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保障能力。三是强化资源要素保障。聚焦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强化用地、用电、基金等各类资源要素。采取鼓励光伏发电、支持建设储能电站削峰填谷等方式,保障企业用电,降低用电成本。加快推动5G基站、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应用场景。

3、打造湖南省医疗器械重要产业基地。贯彻落实湖南省《关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长沙市《关于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以高端化、差异化发展为目标,聚焦有源医疗器械、高质耗材、诊断试剂等重点领域,重点培育中净生物、华锐集团、赛诺生物等高科技企业,打造湖南省医疗器械重要产业基地。加快推进医疗器械产业园建设,着力从公共检验检测服务、ODM平台建设、合规性指导、金融服务等方面构建创新创业生态链。

4、打造湖南省军民两用智能装备及功能材料重要产业基地。依托园区在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方面的产业优势,聚焦军民两用智能装备、军民两用功能材料等重点领域,充分发挥三航(湖南)融合发展促进中心的资源整合作用,加快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院所的尖端科研成果在园区转化,打造湖南省军民两用智能装备及功能材料重要产业基地。

5、实施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紧盯产值过千亿元、税收过40亿元的“十四五”倍增发展目标,引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及一批具有明显行业优势、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落地一批制造业标志性重点项目,推进一批制造业企业实现税收、产值倍增。坚持30万元/亩的税收门槛,紧盯三类“500”项目、产业链关键项目,重点引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投资强度大、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及一批具有明显行业优势、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持续推进“倍增计划”,聚焦企业强化要素保障和精准服务,促进企业扩产提效、技术升级、效益提升,推动园区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倍增。将三一宁乡基地培育成产值过400亿元企业,长沙弗迪电池、星邦智能、邦普循环、邦盛4家企业打造为产值过100亿元企业,打造巴斯夫杉杉、中科星城石墨两家产值过50亿元企业,培育长高、万鑫精工、中谷科技、星沙机床、中净生物、瑞捷机械、华力通等产值过10亿元企业10家以上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创新发展引领区

1、加快创新平台建设。依托龙头企业新建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提高企业创新能级。全力支持湖南省大学科技产业园、恩吉创业园等双创平台争创国家级双创平台,强化创新创业动能。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建设各类研发创新机构,并积极协助园区企业申报院士工作站所。鼓励现有规模企业将在外地的研发机构转入园区,加大500强企业总部研发机构的引进力度。充分发挥中南大学、长沙矿冶研究院等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的学科优势,打造集电池关键材料研发、孵化加速与产业化于一体的储能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

2、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发挥政策引导功能,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大力推进智能制造提质升级。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装备制造产业链,依托三一重起、星邦智能等龙头主机企业,带动上游万鑫精工、星沙机床等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协同创新,突破高端液压马达、液压泵、高压大流量液压阀、专用减速器、驱动轮、底盘等核心部件的技术壁垒。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链,依托比亚迪动力电池,联合邦普循环、巴斯夫杉杉、中科星城石墨、中材中锂等上下游领军企业,开展动力电池、固态电池、无钴正极材料、硅碳负极、动力电池绿色循环等核心环节联合研发攻关,抢占技术制高点,并布局氢燃料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未来产业。重点支持中净生物、华翔增量、赛诺生物等企业加快产品开发和产品上市,在动物疫病诊断、3D打印、异种移植等前端领域取得突破。

3、推进高科技成果转化。积极融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依托“一园一中心”(湖南省大学科技产业园、湖南省高等院校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中心),强化与岳麓山大科城的协同创新,聚合全国创新资源,加速中科院、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园区转移转化,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五年内推动3条优势产业链的国际化资源对接,挖掘和培育30项高价值专利,完成100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养300名以上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引入不低于10个创新团队入驻湖南省大学科技园云起众创空间,通过3-5年时间培育3个以上创新团队实现产业化。通过引入专业化机构,联合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运营的专业人才,做实知识产权联络员制度,指导和帮助企业提升知识产权能力水平。

4、集聚高端专业人才。一是实施“5123计划,引进高端人才。全面落实“湖南省芙蓉人才行动计划”和“长沙人才政策22条”,加快实施“5123计划”,5年内围绕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引进培育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20名院士等国际顶尖人才、300名博士或外籍专家。对引进的经认定的高端人才给予人才奖励、住房奖励、购房补贴、医疗保健服务、子女上学关照等优惠政策。打造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的一流宜居环境,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二是实施工匠培育工程,培育专业技能人才。依托优势产业、领军企业和省内重点院校、科研院所,加快产教城建设,做好产教融合、校企融合,争创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为产业发展输送高质量技能人才。

  (四)完善园区功能配套,打造产城融合标杆区

1、加速东进融城。抢抓长沙市将金洲新城打造成长沙“一体两翼”格局重要支撑的机遇,按照东进融城、一江两岸、增速提效的思路,构建连接长沙的快捷立体交通网络。借助长宁快线建设机遇,科学谋划沿线区域发展,实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通过长益复线、渝长厦高铁、长宁轨道快线等交通网络落地,真正实现与省会的深度融合,打造省会10分钟都市圈。按照新发展理念和省会副中心标准,加快金洲新城建设,使金洲新城成为产城融合典范,成为宁乡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和工业强市的决定力量。

2、完善产业配套。加快实施一批住房、教育、医疗方面的配套项目,提升企业员工和园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加快建设金锂人才公寓、高新安置区小高层二期、租赁奖补项目、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改善企业员工和园区居民的居住环境。通过与社会资本、长沙市四大名校合作办学的方式,规划新建幼儿园3所,小学和初级中学各2所,高级中学1所,方便园区企业职工子女就近入学,并提升教育质量。加快加强园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引进三甲医院。规划建设一批停车场,改善园区出行环境,提升交通安全管理水平。

3、建设绿色园区。全力创建以绿色发展为特征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对照《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HJ 274-2015)中23个指标要求,坚持生态优先,多措并举,从大气治理、水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园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五)全力提升服务效能,打造发展环境最优区

1、实施效能提速专项行动。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功能,一次办、网上办比例达到100%。对接“多规合一”平台,按“一张蓝图、一个系统、一个窗口、一张表单、一套机制、一套清单”,全面精简和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

2、实施实体经济降成本专项行动。切实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推动落实国家大规模减税政策措施,完善涉企收费清单和集中公示制度,清理取消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少政府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规范中介组织收费。加快实施重点企业市场交易电价、蒸气直供,全力降低企业水、电、气等要素成本。

3、实施企业家权益保护专项行动。加强与企业、行业协会商会的常态化联系,完善企业服务体系,为每家规上企业、重点招引企业至少配备1名服务专员,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及时解决企业困难,为市场主体提供“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保姆式”服务。

4、加快智慧园区建设。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用户思维、数据思维、系统思维推动新型智慧高新区建设,实现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功能体系化和产业发展智能化,建设新一代智能标杆园区。

5、建设平安园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论述,树牢安全发展理念,突出红线意识强化、事故防控有效、责任体系健全、运行机制完善等四个工作目标,聚焦做好作风建设综合整治、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其他行业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和重点时段严格管控等四项重点内容。

  (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打造深化改革试验区

1、实施党建引领工程。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支部堡垒作用和党员示范作用,力争在建党一百周年(2021年),争创一批国家级先进“两新”党组织、涌现一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让“双强双力”成为园区党建的闪亮品牌,提升全区的党建工作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把宁乡高新区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党建示范区。深入开展党员干部联项目促进度、联企业促发展、联镇村促乡村振兴的党员“三联”活动,通过“一对一”帮扶,解决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中的各类问题。

2、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对标一流国家级高新区,按照市场化、专业化、高效化原则调整内设机构、职能、人员等,推进国家级高新区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优化协同高效,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标“五好”园区“体制机制好”评价实施细则,积极引入KPI考核机制,探索以目标为中心的考核实施办法,实现绩效考核全员参与、全程考核、全面评价。

3、推进公司市场化改革。“十四五”期间,公司以“三年倍增、五年上市”为战略目标,坚持多元化布局、市场化运作,通过做强主业、规范治理、强化能力,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由融资平台向产业投资商、物业运营商、城市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型2025年,实现年收入80亿元、年利润20亿元,拥有资产500亿元,获批2A+以上评级,参股上市公司20家,控股上市公司2家。

  (七)推动对外交流合作,打造开放创新新高地

1、全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拓展外资引进,支持国际龙头企业对园区成长型企业进行投资、并购。探索建设中日高端制造业产业园,充分发挥达沃斯电池产业博览会、固态电池高峰论坛等高端行业交流平台的开放交流功能,发力引进日韩锂电项目,以产业开放促产业创新。支持企业通过自建、合资、合作等方式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带动制造业服务从“引进来”向“走出去”转变。支持工程机械企业大型成套设备、先进储能企业高端电池及关键材料等高新技术产品、服务出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力量,积极构建双循环格局。

2、拓展区域创新合作广度和深度。发挥位于“一带一部”首位城市长沙以及国家级湘江新区核心区域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强化与国内科技产业发达地区的产业合作和创新合作,推动开放协同发展。深入研究沿海先进地区高新技术产业转移规律与特点,梳理产业承接政策和优势,建成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转移承接重要园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