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跻身全国二十强 - 最新动态 - 宁乡市政府门户网站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宁乡市优化营商环境专栏 > 最新动态

宁乡跻身全国二十强

发布时间 : 2022-11-30 来源:今日宁乡 所属单位:宁乡市政府 字体大小:

宜居宜业宁乡城。

政务工作人员到皇氏集团优氏乳业公司开展上门服务。 均为资料图片

喜讯不断,捷报频传。11月29日,赛迪顾问发布《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县(2022)》榜单,我省6地榜上有名,我市位居榜单第20名。

投资竞争力是对区域政务服务水平、投资活力、要素吸引能力、基础设施支撑、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综合考量和评价。赛迪顾问对不同县域投资竞争力进行跟踪排名,对各县域横向比较发展长短板、纵向深化全面改革,为市场主体选择投资目的地提供借鉴,对各县域招商引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梧高凤至,花香蝶来。一流的营商环境就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大的“吸铁石”,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近年来,我市全力落实强省会战略,紧紧围绕“工业强市、幸福宁乡”发展定位和“建设省会副中心,挺进全国前十强”发展目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效能提速、实体经济降成本、企业家权益保护、政策落地等四大专项行动,以“双对标”“营商环境评价”工作为抓手,深入推进标准导向、改革导向、服务导向、问题导向和评价导向等五大导向,实施“股东式服务”,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谋发展之“进”,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

厚植沃土,“股东式服务”打造“三化一流”营商环境

“宁乡的政务服务及投资环境是我见过营商环境中最好的,特别是‘股东式服务’,真正地做到了‘不喊不到、随喊随到、说到做到’。”走进湖南杭加建筑节能新材料有限公司项目施工现场,正在指导施工的该公司总经理刘劲峰告诉记者,项目落户宁乡前,先后洽谈了四个城市,根据口碑及洽谈时真诚的政务服务,综合考虑下来,最终选择了宁乡。

“项目施工能顺利推进,多亏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贴心服务。”“企业能那么快投产,得益于园区管委会高效的政务服务。”“我们选在宁乡投资兴业,主要是看重这里良好的营商环境。”……园区采访中,听到最多的就是项目、企业负责人对宁乡营商环境的称赞。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宁乡营商环境。”战略谋划营商环境,顶层设计规划蓝图。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我市突出高位统筹,确保协同推进,全面贯彻“工业强市”战略部署,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滚石上山的毅力,全力打造效率最高、服务最好、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奠定坚实基础、积聚强大能量、提供有力支撑。先后出台《宁乡市2021年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示范区行动方案》《宁乡市建设工业强市若干政策》《宁乡市开展“纾困增效”专项行动十条措施的通知》《宁乡市优化营商环境2022年行动方案》《宁乡市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宁乡市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处理工作细则》《关于推行“股东式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全面统筹调度效能提速、实体经济降成本、政策落地、企业家权益保护等四大专项行动;对标对表国家营商环境指标体系,设立200个营商环境监测点、选聘100名优化营商环境体验官。

不负发展好时光,风鹏正举再启航。2022年以来,我市实施“股东式服务”,以敢为人先的新、专业务实的劲和为民办事的情相融交织,打造了如今宁乡良好的营商环境,也成为了宁乡改革创新的亮眼名片。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为推动产业发展“双十双百双千”工程,我市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制定“双十企业”帮扶手册,全力化解企业困难,建立“书记、市长企业直通车”“企业点单、政府备菜、用时即有”“龙头企业优先级”三项制度;开通“书记(市长)‘码’上办”信箱,每月定期举办“市长企业接待日”,持续推进“三抓两促”,推进龙头企业“倍增计划”,市领导和市直单位联点帮扶重大企业和项目,开展“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行动,破解项目用地、审批、征拆、资金、水电气等问题,做到闭环解决企业反馈的问题。

只有土壤肥沃、空气清新,才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我市各园区和各级政务服务部门把自己当成企业的“股东”,在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和水、电、气、路、教、卫等基础设施保障方面,为企业发展不断投入。今年4月,我市集中兑现本级工业强市奖补资金6973.24万元,真金白银为企业“输血”,成历史之最。

为深入落实省“万名干部联万企”工作,我市组织920名干部帮扶1080家企业,一系列帮扶活动解决企业困难700多个。搭建产销平台,畅通内循环,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创新成立产销对接服务中心,开展带配套进龙头、产业链对接沙龙、点对点牵线搭桥等活动,促进域内企业供需合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强化与企业共谋发展的责任意识、共克时艰的担当意识,把市场主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时刻思发展之策、主动想企业之所需、积极解企业之所难,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支持企业家心无旁骛、长远打算,以恒心办恒业,扎根市场、深耕市场,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企业提供“股东式服务”,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我市已成功打造以三一重起、星邦智能为龙头,聚集160余家上下游企业,从整机到配套完善的工程机械产业链,形成了从前驱体-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匣钵-电芯及PACK-废旧电池回收全闭环产业链条的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链,以及智能家电、智能硬件产业链和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三链一群”发展格局,拥有三一重起、中伟新能源、弗迪电池、邦普循环4家年产值过百亿元企业。

一直以来,我市瞄准“建设省会副中心、挺进全国前十强”的发展目标,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杀手锏”,大力开展“策划式招商”,通过一系列奖补政策为制造业“输血”,帮扶鼓励企业安上“智能”大脑,走上了一条越走越宽阔的“兴工强市”发展大道。

深化改革,提升效能“便企”方能“富企”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保障,是我市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

“园区对我们企业支持非常大,所有的竣工验收工作,都是由园区帮我们完成,从验收到办证只花了8天的时间。”中伟新能源总经办主任廖志告诉记者,中伟新能源(中国)总部产业基地110KV变电站于3月21日完成该项目基建建设,4月27日经省电力公司专项验收达到送电条件并高压送电,5月6日完成竣工验收备案并正式投运,并于6月份实现供电。在项目验收及办证工作过程中,从立项用地审批到施工许可阶段仅用16个工作日。特别是在联合验收阶段,仅在4个工作日内就完成了现场验收、线上联审、验收结论出具及网上备案工作。

项目立项、能评、环评、水保、取水、施工许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会涉及各种各样的审批事项,信息零散、部门分散,往往让企业“挠破头、跑断腿”。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宁乡经开区上线了“洽谈即服务”“验收即发证”等“一对一”的代办服务,代办专员主动和企业负责人对接,对企业在准备申报事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并提供解决方案,理清项目开工所需审批手续的主要脉络,高效率地为企业项目的建设、投产及运营保驾护航。项目从立项备案到竣工验收发证,原本45个工作日的时限缩短至26个工作日。联合验收从申请到发证,由规定的8个工作日缩短至6个工作日。

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我市平均每年引进产业项目在150个以上、合同引资在502亿元以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部地区投资“洼地”,也为我市积蓄了更澎湃、更强劲的发展动能。“股东式服务”、敢为人先的新、专业务实的劲和为民办事的情,相互交织,塑造了如今宁乡优渥的营商环境,也培育了一方助力企业不断成长的沃土。

“宁乡市‘走流程、解难题、优服务’专项行动通过转换角色、全流程体验,深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了审批‘提速’、服务‘升级’、窗口‘减负’,给市民之家政务大厅带来了新气象。”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各职能部门一把手或班子成员聚焦民生高频事项、群众“急难愁盼”事项,转变角色走流程,问需于民、问需于企,在审批服务提质提速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我市结合两个“免于提交”,拓展“无证明办事”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打造“无证明城市”升级版,紧紧围绕企业、企业事和群众事推进简政便民服务,减少办事群众的跑腿次数和难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三年来,我市累计有10.8万余份证明材料实现从“索要”到“不要”、从“纸质”到“电子”、从“要证明”到“无证明”的转变。

在家可以预约办理,不懂的问题有专门工作人员解答,办事不用长时间排队,证件办完可以代邮寄……这个梦想在我市已悄然变为现实。

企业家对营商环境的感知最敏锐,也最深刻。我市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加强发展要素保障,积极推进线上线下水电气市政公用服务“综合窗”搭建,统一办理流程、时限标准,实施“一站式”办理;将市政公用服务报装外线接入工程行政审批改造为“一件事”,实施“一窗受理、一表申请、一网通办、一次办结、一并接入”;推进“用地清单制+告知承诺制”改革试点,持续开展“用地清单制+告知承诺制”改革试点,符合适用条件的实行告知承诺制审批;纵深推进“多测合一”改革、施工图“多图联审”;严格落实政府购买施工图审查服务政策,将施工图审查服务费按规定纳入部门预算;积极对接用好国家关于积极做好用地要素保障的利好政策,加大、加快产业项目用地保障与供应的力度和速度;继续做稳做实转贷应急周转资金,加大银企对接力度,落实“‘链长’+‘行长’”产业链服务制度,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引进优质基金企业,与园区基金、平台公司基金形成“组合拳”;推动高层次人才集聚发展,探索建立以应税、薪酬等市场因素为导向的本土化人才奖扶机制,落实高层次人才个税奖励政策,支持推进国家、省、长沙市级实验室建设,打造一批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同时,我市持续推进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案件办理,营造良好经营环境,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建立办理涉企案件风险评估机制;加大对涉及民营企业家案件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力度;落实轻微违法“首违不罚”,发布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三张清单”;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实施跨部门联合检查,创新开展“信用监管”,推行市场主体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对守法诚信企业“无事不扰”;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支持企业更好参与市场合作和竞争。

相关文档: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