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9.6%,有线电视用户7.98万户(在册用户)。公共图书馆1座,藏书量31.6万册;24小时自助图书馆3个。全年开展送戏下乡、阅读推广活动各100余场次,戏曲进校园22课时,流动图书服务205场次,送文化器材120余套,公益电影放映2925场次。创作花鼓表演唱《乡村行》、原创打击乐《鼓颂》、原创视频作品《谷之恋》、花鼓戏《麻风女》等文艺精品三十多个。年末注册登记的群众文艺团队13余家。
卫生:全市拥有医院、卫生院56个,市直医卫单位4个,乡镇卫生院27个,街道卫生服务中心4个,民营医院21个。全市医疗机构床位总数9428张,其中市直医疗单位3800张,乡镇卫生院4103张,民营医院1525张。在编在岗卫生工作人员3692人,所有工作人员8051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3684人,注册护士4126人。全年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死亡率12.217/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03‰。
体育:全市共有体育场馆16座,400米田径场20个,乡镇门球场10个,拥有26个体育协会;2个智慧健身驿站,19个智慧社区健身中心。举办广场舞大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门球赛、足球赛、气排球赛等大型赛事。体育彩票全年销量1.07亿元。
环境保护、能源消费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全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32天,空气优良率91.0%,细微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35微克 /立方米,比上年上升2微克 /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48微克 /立方米,下降3微克 /立方米;臭氧8小时百分位值147微克/立方米,上升20微克/立方米。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靳江河和沩水河年均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
能源消费:全年全社会用电量52.6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7%。其中,工业用电量29.86亿千瓦时,增长7.6%;居民生活用电量14.88亿千瓦时,增长9.0%。
安全生产:全年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共20起,死亡21人。其中道路运输行业事故16起,死亡17人;高处坠落事故2起,死亡2人;火药爆炸事故1人,死亡1起;机械伤害事故1起,死亡1人。
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民生实事
居民收入: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650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为27375元、8052元、4436元、678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272元,增长4.9%,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为30550元、7605元、8157元、896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154元,增长6.8%,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为23877元、8545元、337元、4395元。
居民消费:全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2301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食品烟酒、居住、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交通通信分别占比25.4%、20.3%、21.9%、13.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4843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食品烟酒、居住、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支出分别占比24.9%、23.1%、22.4%、8.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500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食品烟酒、居住、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支出分别占比26.1%、16.7%、21.4%、18.7%。
社会保障: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5.2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6.88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9.5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01.6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9.52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0.3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1.8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4.15万人。
年末全市共有865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8868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0179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全年临时救助6675人次,41918 人享受高龄津贴,195人享受基本养老服务补贴。
民生实事:全年完成33项省市重点民生实事。